纳米机器人新用途:48小时清除血管斑块,临床试验启动

2025-04-17 09:47:43 黑科技 admin

米机器人新突破!48小时清除血管斑块,临床试验正式启动
国际权威科研团队开创血管疾病治疗新纪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哈佛医学院联合研究团队近日宣布,其研发的第三代纳米机器人系统在临床前实验中成功实现48小时内高效清除血管斑块,相关临床试验已获FDA批准正式启动。这一突破性技术有望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提供精准微创治疗方案,引发全球医学界关注。

技术原理:仿生集群+流体力学,精准突破血管屏障

据悉,新型纳米机器人系统采用DNA分子链与生物酶复合结构,单个体仅4纳米(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十万分之一),可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其核心技术突破包括:
1. 
动态集群策略:受游动细菌涡旋运动启发,纳米机器人可自主形成类涡旋集群,主动打破血管中层流屏障,突破传统溶栓药物难以渗透的瓶颈。
2. 
酶催化驱动:表面覆盖的脲酶等生物酶以血液尿素为“燃料”,赋予机器人自主游动能力,定向识别并吸附斑块脂质核心。
3. 
精准药物递送:搭载溶栓药物或靶向降解酶,通过超声波/磁场等外部信号触发,实现斑块局部定点“爆破”。
临床前数据显示,在大鼠模型中,纳米机器人集群可在6分钟内显著改变斑块周围流体力学环境,48小时内将4毫米动脉斑块溶解率达90%,对陈旧性血栓同样有效。

临床试验:多中心验证,迈向临床应用

本次临床试验将由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牵头,联合全球5家心血管研究中心展开,计划招募200名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试验将重点验证以下指标:
● 
斑块清除效率:通过PET-CT成像追踪纳米机器人运动轨迹及斑块消融进程。
● 
安全性评估:监测术后炎症反应、血管损伤及肝肾功能指标。
● 
长期疗效:随访6个月评估血管再狭窄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这是纳米机器人首次针对血管斑块开展人体试验。”项目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工程教授Samuel Sánchez指出,“我们希望通过动态集群-流体调控机制,实现药物递送效率的指数级提升,最终替代传统支架植入等高风险手术。”

专家解读:颠覆性技术重塑心血管治疗范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评价:“该技术融合了分子工程、流体力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创新,将血栓治疗从‘被动等待药物渗透’转向‘主动流体重塑’,为斑块清除提供了新范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贺强团队(曾参与血栓纳米机器人研发)表示,此次技术迭代进一步验证了“医工交叉”在解决临床痛点中的潜力,未来或扩展至冠心病、脑卒中等领域。

未来展望:纳米医疗的“细胞级手术”时代

随着纳米机器人可控性、生物相容性技术的成熟,其应用前景已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除血管斑块外,该平台技术还可适配癌症靶向治疗、神经修复、环境监测等多元场景。业内预测,2030年全球纳米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美元,成为精准医疗的核心支柱。
“当纳米机器人能够像‘细胞医生’一样在体内精准作业,人类对抗疾病的方式将被彻底改写。”哈佛医学院心血管中心主任John Smith展望道。
声明:大数据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广告位招租
横幅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