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如何吸引人才返乡

2025-05-16 14:42:15 热点分析 admin

农业人才短缺破局之道:多维构建“人才返乡”生态体系‌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面临的核心瓶颈是人才短缺——青壮年外流、高技能人才稀缺、新农人留存率低。破解这一难题需跳出单一补贴思维,以系统性策略构建“吸引力-承载力-发展力”闭环,让返乡成为有尊严、有前景、有价值的选择。

一、重塑农业价值认知:打破“土里刨食”的刻板印象‌

科技赋能农业形象升级‌

推广“智慧农业”场景:无人机植保、AI病虫害监测、区块链溯源等技术的可视化应用,展现农业的科技属性(如浙江“数字农创客”计划培训青年使用智能农机);
打造农业网红IP: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新农人”生活(如“@乡野小窝”分享生态农场创业日常获百万粉丝),扭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认知。

职业认证体系建立‌

推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参考江苏、山东试点),区分种植能手、农业经理人、乡村工匠等职业序列,给予社保、贷款等配套权益。
二、构建多层次返乡支撑体系‌

1. 精准分类施策,匹配不同群体需求‌

人才类型‌    ‌核心诉求‌    ‌政策工具‌
大学生/技术人才    职业发展空间、技术应用场景    农业科创园区入驻补贴、专利技术入股激励
外出务工人员    稳定收入、子女教育    返乡就业奖励金、村小师资强化计划
退役军人    组织归属感、技能转化    军创农业合作社、设施农业专项培训

2. 基建先行,补齐城乡生活品质鸿沟‌

数字基建‌:实现行政村5G全覆盖,推广“云上农科站”远程培训(云南搭建农技直播平台,2万农民在线学习);
生活基建‌:建设乡村人才公寓、引入连锁便利店、开通定制医疗班车,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三、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让人才扎根有“钱景”‌

土地制度改革释放红利‌

推广“土地弹性出让”(四川邛崃试点):返乡人才可申请20-30年长期经营权,允许抵押融资;
设立“宅基地创业特区”(福建晋江模式):闲置农房改建为直播基地、民宿,前三年免租金。

多元经营主体培育‌

产业链股份制‌:农户以土地、人才以技术、企业以资金入股成立联合体(广东罗定稻米产业联合体户均增收3万元);
订单农业保障收益‌:龙头企业与返乡人才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降低市场风险(拼多多“农云行动”助农店铺超10万)。

金融保险双重护航‌

开发“新农人贷”产品(浙江网商银行“乡村振兴带头人计划”提供无抵押贷款);
扩大农业险覆盖范围,将智慧农业设备、农产品价格波动纳入保险范畴。
四、打造可持续人才生态:从“输血”到“再生”‌

在地化教育体系‌

职业院校开设“定制班”(如安徽农业大学与现代牧业合办养牛专班);
推行“田间院士工作站”(中国农科院在寿光设立蔬菜产业研究院,培养本土专家)。

乡贤反哺机制‌

建立“乡村振兴导师库”:邀请成功返乡者、农业企业家担任创业顾问(河南新乡“导师帮带制”孵化项目132个);
设立“人才返乡日”:春节期间举办资源对接会,促成项目签约(江西赣州2023年签约返乡项目金额超百亿)。

结语‌
吸引人才返乡绝非简单“给钱给地”,而是通过产业重构、制度创新、文化认同,让农业成为承载梦想的星辰大海。当年轻人发现回乡能开无人机种田、用大数据卖菜、靠创意振兴非遗,乡村自然会从“人才净流出地”变为“价值新高地”。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的协同发力,更需要以“长期主义”思维培育人才生长的沃土。
声明:大数据百科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广告位招租
横幅广告